野生动物并非药物
“野生动物并非药物”是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全球开展的一个动物保护项目,重点关注药用野生动物的动物福利问题。
在全球传统医药需求的驱使下,每年大量的野生动物被从野外被猎捕或圈养繁殖,不仅威胁濒危物种的野外生存,也给许多野生动物造成严重虐待和伤害。
熊在野外独居生活,需要多样化的食物和很大的活动面积。而长期圈养在空间狭小、环境单调的黑熊会因精神压力而自残,并产生刻板行为。不平衡的饮食则会导致它们营养不良、脱毛,并使它们的免疫力下降、患病,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在野外,大型猫科动物的活动范围通常在7-10 平方千米。而养殖条件下,这些动物被囚禁在4×7 米的狭小空间内,不及野外环境的万分之一。圈养环境下的老虎常常得不到应有的照料。食物简单,缺乏医疗,以及高强度的人工繁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包括色盲、身体畸形、腭裂等。狭小的空间和贫瘠的环境让大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表现出不停踱步等刻板行为。
自2000年以来,至少有5559只亚洲大型猫科动物在非法贸易中被查获,国际刑警组织估计它们只占走私总量的10%。停止老虎商业养殖和降低市场需求是推动野生老虎保护的重要一步。
在南非,狮子养殖场有200家,圈养了6000-8000只狮子。“战利品狩猎”是狮子养殖场的主营业务,且价格不菲,每头狮子的狩猎价格高达上万美元。
南非政府曾允许每年出口800-1500只人工圈养繁殖的狮子骨架,主要销往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用于亚洲传统医药。2019年8月起,南非政府已正式将狮子骨架出口列为违法行为。
在野外,狮子的活动范围达100平方千米。而在养殖场里,众多狮子被囚禁在一排排狭窄、阴暗的混凝土围墙和笼子中,环境严酷贫瘠,远离自然和野外环境。许多狮子瘦骨嶙峋,肋骨和脊柱清晰可见。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认为,圈养野生动物入药不是传统,野生动物药品的实际功效和作用往往被扭曲和夸大;野生动物入药有损传统医药的声誉,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也不符合医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野生动物并非药物”项目旨在减少公众对野生动物的消费需求,倡导医生、患者、医药企业等拒绝含有濒危野生动物的制品、药品和保健品,支持以植物和人工合成制品为主的“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支持药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支持野生动物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支持传统医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把野生动物留在野外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