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与生态文明
新闻
今天的中国因其“奇迹般”飞速的经济发展得到全球瞩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态文明”不仅是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的积极应对,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逐渐自信,从国际气候谈判桌上做出碳排放在2030年到达峰值的积极承诺,到国内可再生能源投资不断加大引领全球,中国的形象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然而,“生态文明“硬币的另一面,尚未顾及到“动物福利”的中国却饱受国际社会的质疑和不解。“动物福利”一词中的“福利”是指满足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善待动物。不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这是人类文明应该尽到的道德义务。
基数极为庞大的中国人口刚刚走出贫穷,对于牛、羊、猪肉等食物的需求急速增长,让农场动物集约化养殖成为主流,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拥挤恶劣。这不仅威胁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障碍。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动物源性产品生产国,产能过剩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变得愈发严重。但从最近几年的进出口情况来看,中国的动物源性产品出口量却微乎其微,而且还在不断萎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物福利标准的缺失,导致我国的养殖标准不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保护贸易标准。
同时,对于动物福利的不同认知也让东西方民众惊愕于彼此的不同饮食习俗。在欧洲旅游的中国人曾经一度“闻牛色变”,对每一块牛排都持高度怀疑,怕是来自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而爱狗如家庭成员的西方民众听闻在中国东北或玉林等地有食狗肉的习俗也更是错愕不已。随着夏至的临近,在不少国家更有民众公开呼吁中国政府能够出面取缔“狗肉节”。人民网发表舆情分析,称“玉林等地的狗肉节已经对我国国家形象与国际利益产生不利影响”[1]。
逐步走到国际舞台聚光灯下的中国急需将“动物福利”纳入到“生态文明”的讨论中来。“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文明和动物福利的伦理基础几乎完全一致。
我国政府和民众需要看到的是,将“动物福利”纳入“生态文明”绝不是因为“尴尬”。动物福利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华民族自古有之,动物福利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载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有: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包括对待人,而且包括对待动物。《论语述而》中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不用多钩渔具钓鱼,不射杀夜宿的鸟),至今还闪烁着文明的光芒。孔子还将对待动物的态度纳入“仁”的教化之中,用以修炼、提高学生的道德操守,并从中检验学生的德行高尚与否、宽厚与否。
随着中国国门的进一步打开,随着奥运会等大型国际盛事在中国的举办,将会有更多国际友人到访中国,来了解中华文化领略中国风光体验民俗风情。他们期待的既有几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也有今日中国展现的自信梦想。将“动物福利”纳入“生态文明”的定义和规划,意味着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可以更加放心,也意味着国际动物源性产品市场的打开,更将意味着国际舞台上中国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王晓军,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传播经理
[1] 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606/c364391-28414559.html
动物福利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中华民族自古有之,动物福利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载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有: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包括对待人,而且包括对待动物。